陶瓷輥道爐的燒成原理
生產陶瓷的一個重要工序是燒成,而燒成是在輥道爐中進行的,陶瓷輥道爐內溫度的高低與分布是影響產品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,溫度又取決于燃料種類、燃燒方法和燃燒裝置的形式及燃燒效率。
燃燒需要的氧氣(空氣)量、燃燒產物(煙氣)量、燃燒產物組成和密度,燃料的發熱量(熱值)、燃燒溫度。
包括三大基因:
(1) 燃料燃燒過程;
(2) 氣體流動過程;
(3) 熱交換過程:外部間熱交換過程和內部熱交換過程。
單位時間進入窯爐內的熱量→窯爐的熱效率→時間→傳遞給被燒產品表面的熱量→被燒成物料獲得熱量。
燒成:由量變到質變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交錯進行的過程:
輥道爐燒成包括四大階段:
(1) 水分蒸發階段,排除殘余水分,常溫~300℃左右;
(2)氧化分解與晶型轉化階段,排除結構水,有機物、碳、碳酸鹽、硫化物的分解,晶型轉變300-950℃。
(3)?;纱呻A段:坯體內氧化、分解反應的繼續形成液相,固相溶解形成新晶相和晶體長大釉的熔融950-燒成溫度。
(4)冷卻階段:液相析晶,液相過冷凝固、晶型轉變。燒成溫度~常溫。
歡迎分享:
- 上一篇:輥道窯窯爐的燒成速度越快,產量越高的注意事項
- 下一篇:沒有了